第44期
康巴什新区党工委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1月24日
党建引领强服务,多方联动暖民心
—— 滨河街道兴旺社区“3+N”工作法
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居民服务工作,根据街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四大行动、六大工程”的规定动作和街道“345”工作法,滨河街道兴旺社区创新开展了“3+N”工作法,切实做好辖区居民的服务工作。
3种途径集民声,N项特色服务构建个性化服务体系
三种途径收集民声听取民意。一是通过社区干部入户走访集民声,为每个包片干部发放民情日记,要求包片干部每季度对所包小区进行走访入户,将居民的困难和诉求随时进行登记,及时进行回复。利用QQ群、微信平台、微博等媒体平台集民声,QQ群,微信平台均有专人负责管理,社区收集到的就业信息、便民服务信息、健康知识、政策宣传知识等都通过媒体手段及时发放,同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目前,通过以上三种途径社区收集居民反映问题423项,已经解决409项,全部都进行了回复。
N项特色服务构建个性化服务体系。在开展常态化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按需服务项目,建立全员人口数据库,建立学前幼儿、残疾人、独居老人、困难户等人口信息台账,对居民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按需提供服务;绘制使用社区民情图,让包片干部可以看图识户,各家各户的基本需求都能一目了然;岗位银行用服务来换取服务,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周四说事儿让干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居民,开辟更加灵活的反映居民诉求的渠道,通过N项特色便民服务,构建个性化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3个园地提素质,N种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化功能体系
三大园地,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品读·国学园”,提升居民国学素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社区文明;“快乐·文体园”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养生·健康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截止目前,三大园地总计开展宣讲6次,趣味比赛4场,文艺演出3次,各类宣传活动8次,受益人数超过3000人次,通过三大园地的各项活动,有效的提升了居民的综合素质。
N种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化功能体系。依托辖区协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的人才、设备、技术等N种资源,为三大园地的设立提供讲师、阵地、技术资源等,通过加强联合党委,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容量,不断丰富服务资源,优化服务社区服务品牌,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素质。 3项行动解难题,N支队伍联动构建网格化组织体系
三项行动化解群众困难。一是开展幸福家庭创建行动,引导辖区居民争创幸福家庭,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二是开展亲情化关爱行动,倡导党员干部常到独居老人、困难户、高领老人、孤残儿童家中去坐坐,聊聊天、帮帮忙,解决实际困难,拉近党群关系。三是开展精细化服务行动,全面深入小区解决问题,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N支队伍联动构建网格化组织体系。每一项行动都要依托人去实施,这些人就来自辖区志愿者服务队、网格员队伍、下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志愿者等N支队伍力量,社区通过三项行动充分挖掘辖区各方人力资源,由社区党支部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安排服务活动,谋划服务方法和途径,构建网格化组织体系。
(康巴什新区青春山街道珠江社区 王利平)
康巴什新区青春山街道珠江社区“四个转变”
营造社区党建新格局
康巴什新区青春山街道珠江社区紧紧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服务群众活动,通过优化党组织全覆盖、拓展服务暖民心、完善体系促规范,努力营造社区党建“四个转变”的新格局。
基层组织由“分割式”向“区域化”转变。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逐步统一完善党支部、党小组功能,理顺了以往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党员管理关系,实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精细化管理。在社区阵地范围内实现了社区党支部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的有机对接,开创了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社区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社区党支部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服务大厅,以及爱心超市、爱心药店、爱心理发店等服务机构,组建起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心贴心服务活动,为社区空巢老人、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提供亲情化服务,实现社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与群众差异化需求有机对接,也进一步拓展了社区工作的功能,丰富了社区工作的内涵。
社区干部由“被动办事”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社区内设立全程代办岗,充分发挥社区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服务群众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始终把居民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主动深入群众当中听民意、解民忧、办民需,特别是帮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和下岗特困群众解决生活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居民群众由“遇到困难找政府”向“大事小事进社区”转变。社区积极开展零距离服务活动,通过推行社区干部错时上班制、上门服务制、一人多岗制,党员志愿者亲情代办岗使服务对象全面覆盖了失业人员、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退休老党员等特殊群体以及普通在职居民群众,使服务功能全面覆盖了居民自治、事务办理、帮困扶弱、文化活动、治安维稳、绿化保洁等多项社区工作,使群众的大事小事都在社区得到妥善办理,有效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康巴什新区青春山街道珠江社区 王娜)
康巴什新区哈巴格希街道信访案件化解在“一线”
今年以来,康巴什新区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积极推行“一线处置”工作法,将各类信访案件在“一线”排查,“一线” 化解,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健全网络体系,矛盾隐患在“一线”排查化解。全面推进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健全完善新区、街道、社区(村)三级群众工作(站、室)体系。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群众工作站站长,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1名,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组成人员;社区支部书记兼任群众工作室主任,配备信息、调解、陪访、稳控“四员”工作队伍,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还要好矛盾纠纷的化解,从矛盾“一线”解决信访难题。
实行领导访包,信访案件在“一线”解决处置。每周一至周五为领导定点接待日,由一名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在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开设专职窗口接待来信来访群众,其他领导做到随时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登记在册,对简单事项直接分配到归口部门进行处理,复杂问题上报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问题类型确定相应的包案领导。并且制定包案制度,明确包案领导、包案单位、责任人、办结期限、及时反馈,真正做到包调处、包教育、包稳定。目前街道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240批次870人,领导包案件5起,包案领导10人。
整合各方力量,矛盾纠纷在“一线”联动处置。推进以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牵头、社会管理服务站、村(居)级社会管理服务小组、社会管理联系员逐级管理的维稳纵向和以公安、法庭、司法联合办公化解矛盾纠纷为横向的“一横一纵”排查工作机制,实现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将群众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进行一线化解,及时有效的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家门口。
推行“一线”处置工作法以来,共排查出涉及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流转、城乡建设、劳动社保、移民安置等15个方面矛盾纠纷共154起,调处成功126件。
(康巴什新区哈巴格希街道 张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