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滨河街道党建品牌

时间:2016-06-17 14:44   来源:滨河街道党工委

  一、品牌名称

  党建统领、幸福民生

  二、品牌标识

  

  三、标识释义

  标识整体使用圆形造型,并以“党旗红”为基调,其中,圆形象征着党群连心,融为一体;标识中心用党旗围绕形成一个“民”字,体现街道“始终坚持服务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理念;图中三个手牵手的人代表老中青不同群体,一方面体现街道精准服务到人,另一方面体现街道驻区单位在推动街道社区发展积极发挥作用,形成共建共驻的合力。标志整体体现了街道“党建统领、幸福民生”品牌的涵义。

  四、品牌理念

  党建统领促发展,服务惠民谋幸福。

  五、主要目标

  (一)党组织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始终把坚持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品牌创建活动,使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群众功能明显提升,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区域化党建作用更加明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居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社区“一委一站一居一中心”管理模式运行顺畅,居民委员会、驻区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协同治理成效明显;居民议事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更加完善,社区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明显;培育发展多家能够有效承接政府职能的民办非企类社会组织,使社区服务得到明显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

  (三)共建共驻工作进一步深化。本着双方共同互惠受益的原则,共建单位党组织能够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发挥本单位行业优势,根据社区需要从各个方面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党组织能够积极主动与驻区单位对接协调,搭建开展共建活动的平台、机制,不断激发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党员先锋作用进一步发挥。通过“两学一做”,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素质能力;广大党员党的观念、党员意识以及对党组织的向心力明显增强,能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和事佬”“党员中心户”在社区建设、居民自治中作用发挥明显;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明显,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五)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以“三级干部到基层““红色暖流”党员志愿服务、创建品质小区等活动为载体,切实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扎实落实365服务法,大力改善硬件设施和人文环境,努力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真正让居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努力形成安居乐业、和睦融洽、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社区良好氛围。

  六、主要做法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纵横交织、相融互动的“三纵三横”六条线编织一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幸福网”,努力让居民生活更富裕、精神更愉悦、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六条线即党建统领、思想引领、街社改革三条纵向凝聚线,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居民自治服务三条横向服务线。

  (一)坚持党建统领,发挥组织堡垒作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谋划党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联动推进,深度融合。一是抓组织覆盖,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针对社区方面,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基层党组织体系,创建特色小区党支部、功能楼栋党小组,切实做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针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方面,积极推行“3选1模式”,即采取企业单建、区域联建和挂靠组建的模式,提高组建率,确保全覆盖。区域化党建方面,建立社区“联合党委”, 并综合考虑本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在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组建非建制性功能联合党支部,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二是抓阵地建设,发挥服务群众作用。坚持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含一站式服务大厅、图书室、舞蹈室、棋牌室等集体闲娱乐、会务办公、便民服务等于一体服务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同时,在社区建立党建服务中心,负责社区的党员、群众思想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各种文体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在小区建立党群活动中心,进一步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按照“十有”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建设管理,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党群活动中心、居民议事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三是抓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严把党员入口关,坚持以党章规定作为准绳,坚决防止降低入党标准,保证党员发展质量。要严把党员管理关,严格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确保党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示范效应。同时,要通过开展党组织和党员“三亮一树”活动、党员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党员中心户、党员和事佬、党员志愿者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抓责任落实,发挥党建主体作用。严格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由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党委书记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严格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切实带好班子、管好队伍,确保管党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二)突出思想引领,促进居民行动自觉。突出党管思想意识形态,坚持以思想教育为抓手,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综合素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实现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一是落实“文化惠民”行动。落实“文化便民”行动,充分挖掘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切实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开展线上线下便民服务,发挥共建单位作用,打造“十分钟便民文化服务圈”;落实“文化聚民”行动,积极组建各类文体组织,并建立党的组织,发挥文体队伍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推进居民自治;落实“文化乐民”行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新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落实“文化育民”行动,认真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领导带头学、党员干部常态学、居民党员分类学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并充分发挥社区阵地文化育人的作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综合素养;落实“文化安民”行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通过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志愿服务、调解服务,着力打造“温馨家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落实“文化富民”行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不仅“富”群众的脑袋,也要鼓钱袋。二是实施“四德工程”建设。 实施“育德”工程,办好“道德讲堂”“露天讲堂”“国学讲堂”三个讲堂,打造好“道德营”,培育发展“老年大学”、“未来之星”、“东方胜辅导中心”等社会组织,全面推进社区德育工作;实施“尚德”工程,通过建立社区“道德公约”,发现身边“平民英雄”,寻找社区“最美家庭”等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典型人物,引导居民在参与中接受道德教育、提升文明程度、营造尚德氛围;实施“践德”工程,积极组织开展“社会践德”“家庭践德”“岗位践德”活动,以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实施“弘德”工程,落实好人激励回馈机制,让好人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关爱。三是开展“幸福邻里”活动。开展邻里学活动,通过组织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整体素质;开展邻里节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促进邻里关系融洽和谐;开展邻里帮活动,依托党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共建单位等广泛开展居民服务活动,促进邻里互帮互助;开展邻里乐活动,在小区建立“邻里驿站”,为邻里间沟通、学习、娱乐搭建平台,并围绕“我们的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展邻里和活动,通过“周四说事儿”、社区“小法庭”、党员“和事佬”等方式,巧妙利用民间力量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开展邻里善活动,通过评选“好邻居”“最美滨河人”“好婆婆”等身边典型,发挥典型模范示范作用,传递社会正能量。

  (三)深化街社改革,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按照理顺关系、完善机制、提高效能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一是理顺三个关系,凝聚工作合力。要理顺社区和部门的关系,严格实行《社区准入》制度,凡新区部门和单位承担的行政性职能和工作需要社区服务站和居委会协助办理的,都要报民政局进行批准,否则,社区不予协办;要理顺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职责,社区服务站负责全面承接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项目的各项职能,社区居委会不再承担事务性工作,主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要理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形成业主委员会的自治管理、居民委员会的社区管理、物业公司的专业管理的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局面。二是完善三项机制,强化社区管理。完善“四位一体”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四位一体”运行机制,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事情共商、资源共享、群众自治”的治理格局,及时化解各方争议,解决群众诉求,实现社区管理一盘棋。完善社区财政运行机制,实行新区统管、社区使用的报帐制管理方式,街道要落实好对社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的责任。完善社区综合考评激励机制,由街道党工委负责对社区绩效管理进行考核,重点采取平时监督、年度考核、群众评议等方式,建立绩效档案,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抓好两项服务,提升工作效能。做好线上服务,全力打造“智慧社区”。建立街道、社区微信公众号,服务QQ群等,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学习内容、生活常识等,让居民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和参与各项活动信息,提升服务效率。建立“互联网+社区”,通过该平台及时发布公告、宣传政策,方便居民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同时,可以通过该平台办理证件、提出申请、反馈意见、咨询问题等,实现居民办理业务足不出户。做好线下服务,实现服务“零距离”。针对行动不方便的居民及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空巢老人家庭,开展亲情代办服务,安排驻辖区党员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提供全天候代办证件、代缴费、代购买、代办申请等四大类30项代办服务。开展电话预约服务,让居民少跑冤枉路,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落实ABC岗,确保服务群众不断档。

  (四)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强化社区服务水平。一是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公共服务多元化。坚持以群众需要求导向,孵化专业民办非企业类社会组织,重点培育和引进以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等群体为服务主体的项目,切实加大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力度,逐步将各社区的公共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交由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及其他专业民办非企类社会组织提供,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每年至少发展1-2家社会组织。二是发展壮大社工队伍,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加大专业社工人才培养力度,广泛发动辖区符合条件的干部群众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壮大专业社工人才队伍。要引导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工转型,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技巧服务于社区建设。此外,立足全市志愿者服务总站设立在宁馨社区的优势,积极探索“社工+义工”双工联动机制,着力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三是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促进购买服务规范化。发展以竞争性购买为主的多元化公共服务购买模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及时、充分向社会公布购买的服务项目、内容以及对承接主体的要求和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招投标,不断推动购买程序规范化、常态化。同时,严格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确保群众享受到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五)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依托党员红色暖流行动和市志愿服务总站,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并逐步引领带动居民参与服务,切实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全面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一是整合多元化资源。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党委统领、社工支撑、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四社联动”志愿服务机制,将学校、医院、企业、党员、居民等力量有效整合,建立志愿服务台账,统筹服务资源,充实服务队伍。二是实施项目化运作。结合街道实际,以社区志愿服务为重点,把自发、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整合为固定项目,明确服务内容、活动方式,稳定志愿人员、盯准服务对象,开展“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使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以群众需求来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打造新区级示范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三是推进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志愿服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建设,有效利用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实现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发布、实施过程、人员参与、服务情况的全程信息化,把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四是加强专业化服务。要广泛发展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文化单位等,立足本职岗位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力度,开展文化体育、医疗保健、法律援助、交通安全、社会救助、紧急救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志愿者专业服务水平。五是落实制度化激励。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的服务情况实行积分制管理,进行星级评定,并探索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激励回馈机制,对凡达到五星级标准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队落实具体激励办法,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并给予精神奖励,鼓励引导更多的人敢做善事、常做善事,实现志愿服务全民参与。同时,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考核和年底评优中加入志愿服务情况。

  (六)推进居民自治服务,共建幸福和谐家园。要充分发挥居委会作用,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强化居民自治功能。一是依托“三讲堂一基地”,推进居民自我教育。在党员干部中组建一支理论政策宣讲队伍,依托社区市民学校设立道德、生活、法律讲堂,打造一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其中,道德讲堂重点以“写身边的人、颂身边的事”等多种形式来弘扬道德文化的精神,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讲堂重点向居民解读惠民政策法规,介绍健康保健、文明礼仪等生活常识,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法律讲堂重点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讲座,让居民清楚的了解到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从而引导居民知法、懂法、守法。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重点要通过对正反面典型人物的学习,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二是建立“一网络三机制”,推进居民自我管理。“一网络”即居民自治组织网络。在社区党委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组建楼栋自治小组、小区自治小组、业主委员会,成员由社区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居民代表等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人员担任,逐步形成“社区-小区-楼栋”三级自治体系。“三机制”即民主议事机制、协同治理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建立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的居民代表民主决策模式,完善《居民自治公约》制度,确保社区居民自治规范运行。要在社区层面建立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服务站、居委会、驻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架构;在小区层面建立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包联单位及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架构;在楼栋层面成立楼栋自治小组,由楼栋长、居民热心代表组成,分别负责楼栋内的卫生、安全、宣传等工作。设立“群众说事室”、民情意见收集箱和百姓热线,畅通居民诉求渠道,广泛听取居民群众反映的诉求和建议并建立台账,通过社区“小法庭”、“党员中心户”、党员“和事佬”调解队等机制,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自我治理,推进社区和谐稳定。三是注重“两突出一带头”,推进居民自我服务。突出社团组织服务,大力培育发展民族艺术团等群众文体活动团队、乒乓球协会等自治组织以及公益性、服务性、群众性组织,真正将其打造成为居民自治的重要力量,从而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同时,实行社会化运作模式,不断激发社团组织活力。突出共建共驻服务,街道党工委、社区要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主动搭建共建共驻平台,通过项目认领、结对共建等方式,促进辖区单位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党员带头服务,由小区德高望重的居民党员担任楼栋长、业主委员会负责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主动开展志愿服务、矛盾调处、组织活动等工作,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居民自觉参与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四是坚持“三公开一监督”,推进居民自我监督。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务、居务、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社区信息公开目录,及时将社区工作的办事流程、工作进度、执行效果、经费收支等情况置于居民群众监督之下,切实把居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成立居民监督委员会,明确监督职责,不定期对社区工作进行监督,促进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落实“三报告一评议一监督”,每半年、年底组织社区党委书记、社区服务站站长和社区居委会主任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现场接受居民代表评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