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聚合力 融治理 享成果 激活基层“幸福共同体”构建和谐“熟人社区”

时间:2022-08-26 14:48   来源:康新街道办事处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康新街道地处城郊结合部,辖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下辖4个社区,流动人口占比高,人员构成复杂,融入感不强,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着力破解突出矛盾问题,社工站以“融治理”为抓手,立足居民需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孵化培育、创新机制、链接资源、专业服务“五位一体”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打通为民服务通道,使社工站成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的重要平台和民生服务的重要抓手。

一、党建引领促资源“融聚”,构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一是机制健全有体系。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为组长的“五社联动”推进小组。街道按照“六有”标准要求,成立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下设4个社区社工服务室,配备专职社工7名。与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建立社会工作实习基地,选聘专业督导1名,实习社工5名,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站点以社区强基、社工赋能、社会组织活力为支撑点,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孵化培育、创新机制、链接资源、专业服务“五位一体”的社工服务体系,打通为民服务通道,对“五社联动”项目服务、力量培育、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形成协同融合、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二是品牌服务有特色。依托“幸福康新·幸福家”党建品牌,创建“幸福蒲公英”服务品牌,以“传播希望、凝聚力量”为服务理念,充分发挥社工站“中心枢纽”作用,通过链接资源,统筹社会服务,形成“党建引领+专业服务+资源链接”的实体化、专业化运作模式,“一老一小”及优抚对象、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开展系统化社会工作服务,助力惠民政策落实落地。三是资源汇聚有力量。进一步丰富“五社”元素,依托社工站,统筹整合党建资源、辖区单位资源、公益慈善资源、志愿服务资源等社会力量,积极链接专项领域政府购买服务、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公益慈善项目等资源,实现五社“滚雪球”式联动协作,形成集党群服务、医疗服务、志愿服务等85个“资源清单”。新投资28万元打造集个案室、小组室、21°小花园、“悦享书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2500平米集成服务阵地,实现阵地联建、资源联合、活动联动、服务联手。累计办成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交开通、“小区变装秀”等民生实事65余件,开展“红暖悦和”、暖心生日宴等32个幸福系列项目,持续带动1000多名志愿者参加

二、协同治理促服务“融合”,增强社会工作服务效能

一是定目标,把准服务“方向”。充分发挥社工站“枢纽”作用,组织实施“三年初禾成长”行动,即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一支专业化、本土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解决一批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公共服务难题。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在承接上级购买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加大街道社区本级购买服务力度,保持服务延续性,开展“幸福康新 幸福家”系列项目,让项目有支撑、服务有保障。二是育组织,延长服务“臂力”。面对社区外来人口居多、流动性大、无业主委员会等治理难点,从居民兴趣特长入手,重点培育孵化居民互助、公益慈善类等睦邻共治委员会、“幸福合伙人商业联盟”、“嘉邻show”协商议事会、“一家亲”邻里互助协会、“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等社区备案社会组织16个,成立“巴雅尔”老党员工作室,“宽心调解室2个,扩大“治理朋友圈”,累计接待社区群众120余人次。培育社区“红”人、睦邻联络员、“红管家”等居民骨干34个,吸纳志愿者230余人,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有效调动了居民参与热情,带动社会资源转化为社区社会资本。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按照“精准匹配、便于实施、常态长效”原则,依托“多多评码上生活”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居民需求,聚焦“服务清单”,重点围绕“一老一小”及特困人员、残疾人、低保人员等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项目,着力解决好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共建“幸福家”。针对老年人及特殊群体,开展“温暖共享互助”、“情暖小屋生日宴”“乐享银龄生活”健康素养等个案、小组、沙龙活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为老年人之间搭建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平台;针对创业人群,开展“金融集市”,组织金融部门和需要帮助的创业者或企业定期开展“银企合作”活动,面对面交流,为其搭建服务平台;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个案服务20人次,社区活动30场次,协助38人享受救助政策,18人实现再就业,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

三、多维途径促服务“融享”,共享社会工作服务成果

一是人才队伍基础强。坚持社工服务与人才培育并行,选拔实务经验丰富的持证社工,组成本土督导队伍,提供多元化专业支持,开展“新社力”社区社会工作者成长计划小组,通过“送资料、送辅导、免学费、奖积分”等多种方式,激励28名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按需优化专业课程,分层实施专业教育,分层设置“金鼎班”、“银鼎班”、“文鼎班”,通过理论团辅、小组活动、个别督导等形式,全面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素养、掌握专业技能方法,应用于社区治理实践,进一步壮大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二是社工入网服务实。落实“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机制,将街道持证社工分配到各社区大网格,以社会救助、困难帮扶、老年服务、困境儿童关爱为主要服务领域,介入社会救助网络,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已入户探访3000余户,共计10000人次。精准定档施策,近期帮助1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成功申请办理低保救助,实现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细运作服务项目、精确发力网格治理”工作格局。三是协商议事成效佳。依托五社联动项目助力社会治理,实施“种子计划”,培育多元调解组织,打造“达雅尔伙伙来”“三心”调解室、“幸福议事厅”等调解品牌,搭建了街道、社区、楼栋三级协商体系,建立了社区“能人库”,创设“品德大PK”、板凳议事会、民主恳谈会等协商形式,通过“五步四议法”、签订《睦邻共治协议书》,解决不文明养宠、商业扰民等问题23件,促进居民通过协商方式解决民事,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确保群众诉求、突发事件得到及时高效处置,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康新街道社工站将以居民门口的“幸福站”,社工圈里的“加油站”,民生服务的“终点站”为目标,持续提升“幸福蒲公英”品牌影响力,将社工专业服务落在点上、将温暖送到心上,真正有效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