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暖城”里的“共享奶奶”

时间:2024-02-02 16:53   来源:康新街道悦和社区

  “快来看看这个小宝贝儿剪的福字儿,厉不厉害,呀,这丫头也剪完了,举起来让姐姐看看,哈哈哈哈。”一走进活动室,就听见贺爷爷使劲招呼着大家,炫耀着“孙子孙女”们一上午的“成绩单”。

  贺爷爷名叫贺永和,今年77岁,现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康新街道悦和社区,是社区里“共享奶奶”中的一员。

  康新街道很“特殊”。康新街道居民多为公租房住户,来自全国27个省市,且99%以上为外来人员,近两千户双职工家庭,这些家庭中有低龄儿童的超过四分之一。

  “机缘巧合,我住到这之后加了个剪纸绘画群,学的不精,但让自己找了点儿事干,后来认识了刘慧,跟上他一起,帮工作忙的年轻人看下娃娃,让年轻人好好去发展。”

  贺爷爷口中的刘慧奶奶是“共享奶奶”的发起者之一。她是一位党龄50年的老党员。几年前,她去幼儿园接外孙时,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眼泪汪汪地坐在一旁等家长来接,而家长在电话里不停地向幼儿园老师道歉,一时半会儿还赶不过来。“看了真叫人难活。”于是,刘慧找到社区党支部,建议找一批身体健康的老党员,组建一支接送孩子的爱心队伍。“共享奶奶”从此活跃在社区。

  只要有家长“求助”,“共享奶奶”风雨无阻,虽说只有几个路口,但对于贺爷爷的年龄来讲,也让人觉得辛苦。“答应了人家,就要做到,做好。我步行接娃娃,手拉手不敢放。”贺爷爷说,“刘慧说的对,党员就要为人民做事儿。”

  “我跟这些娃娃在一起,就好像和我的孙子在一起一样。”被孩子们包围着的贺爷爷,嘴里答复着问题,眼睛一刻没离开孩子,手上整理着剪纸......

  临近中午,社区活动中心来了一对母女。“慧姨,我给你拿点老家的馍馍。”提着一塑料袋馍馍的年轻人是居民庄圆,她牵着的小不点儿经常被刘慧奶奶接送照顾。庄圆说,“给慧姨买箱牛奶啥的都不要,就平常吃点肉,拿点儿特产,她才收下。有空我也去家里帮他打扫打扫,我是山西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慧姨是我干妈哈哈哈。”在他们的身上,“远亲不如近邻”生动形象。

  庄圆的丈夫在外地工作,自己开了个美术课外班,孩子经常让刘慧奶奶照顾。“第一次找慧姨,慧姨问我要是相信她就好好上班,把孩子交给他就行了,之后就经常麻烦她。”那天庄圆忙完手头工作,飞奔社区活动室。看见刘慧奶奶正陪着自家孩子画画。旁边还有几对老少,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做手工,有的欢快地玩着游戏。庄圆说“慧姨他们不计报酬,就是对娃娃的情感。”

  “奶奶带我的时候还骂我呢。”小家伙噘着嘴告着状。“因为啥呀?”“因为...我插嘴。”今天小家伙表现很好,等着大家把话说完才开始发言......

  悦和社区党支部书记郭佳说,“我们还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奶奶们对小孩儿太惯了,得有人来唬唬他们。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教教书本知识。”一头是白发,一头是孩童。郭佳是连接双方的一条桥梁,带着家长们的信任,载着“奶奶们”的“事业”,将“共享奶奶”想办法做得更好。

  在悦和社区,大手牵小手,不但让“共享奶奶”们找到了自我价值,也形成社区自主的“老小”互助模式,贺爷爷说:“是孩子们给了我陪伴。”目前,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共享奶奶”团队已有21名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