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人才是执政党执政的主体和骨干力量,是人才资源中的核心资源,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摆在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我们在收集、汇总、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新区实际,认真总结当前新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党政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新区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市有关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政策,促进了新区党政人才队伍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党政人才队伍。截止2013年8月底,新区共有党政人才1623 人。其中:从性别比例看,男1018人,占63%,女605人,占37%。从职务结构看,处级领导18人,占1.1%,正科级(含主任科员)干部70人,占4.3%,副科级(含副主任科员)干部144人,占8.9%。从年龄分布看,35岁以下干部1321人,占81.4%,35~45岁干部155人,占9.6%,45岁以上干部147人,占9.0%。从学历构成看,研究生学历98人,占6.0%,本科学历974人,占60.0%,专科学历446人,占27.5%,专科以下学历105人,占6.5%。从民族构成看,汉族1347人,占83.0%,蒙古族253人,占15.6%,其他少数民族23人,占1.4%。
二、主要做法
(一)在人才选用上,树立正确导向,形成党政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原则,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注重从基层一线选用干部。一是充分发扬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严格抓好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决策等环节,细化民主测评内容、更新完善了民主测评表格,突出了对干部“德”的正反向测评内容,在个别谈话环节,建立了“四评”机制,将谈话范围扩大至“管他的人”、“他管的人”、“他服务的人”和“他周围的人”。二是积极拓展渠道,激发选人用人活力。结合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改变选人用人的方式,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累计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20余名。三是强化选用监督,规范选人用人行为。加强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严格落实干部任用公示制度和试用期制,实行任前谈话和诚勉谈话等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之风严格查处,切实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四是实行人才储备制,加强后备干部管理。通过每年年底考核中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方式储备后备干部。建立了后备干部信息库,将每名后备干部的基本信息、电子照片、和个人简历等建档,一人一档,方便查询和管理。现共储备副科后备干部68名,正科后备干部31名,
(二)在人才培养上,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着力提升党政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新区以大幅提升党政人才能力为出发点,开展大规模培训学习,狠抓干部培养。一是狠抓理论培训,提升政治素养。依托党校等优质培训资源,利用“文化大讲堂”、中心组学习等平台,邀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权威人士来新区开展专题讲座53场次,累计培训51000人次,让党政人才感受和接纳外地先进发展理念;每年根据新区党员干部的不同情况,制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案,明确学习任务,有计划分批分类开展党政人才教育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累计举办培训38期,受训7000余人次;各部门不断创新学习方式,采取干部“轮流讲课”、业务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知识更新。二是狠抓实践锻炼,提升干事能力。制订了《康巴什新区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坚持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锻炼党政人才。先后选调40余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机关部门挂职锻炼,选派30名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2名干部到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三)在人才管理上,创新监管机制,进一步增强对党政人才队伍的监督管理。一是从监督保障入手,加大对各项制度贯彻落实的督办督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干部在岗和值班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进行通报。同时纪检、审计等多家单位定期进行财务审计,有效防止干部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二是从目标考核入手,制定了《2013年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评办法的通知》,每年年终进行集中考核,警示排名靠后的单位并对其党政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排名靠前的单位予以重奖,形成导向鲜明的考核激励机制。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新区的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和现实需要相比,同新区的发展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干部年轻化,普遍缺乏经验,缺乏艰苦环境、严格党性的考验和锻炼,缺乏基层工作尤其是直接的群众工作经验和历练,对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专业技能型干部紧缺。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不同程度的存在所学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现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被非专业人员所占据,特别是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环保、规划、水利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紧缺。
三是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人才较少。新区干部整体学历层次较高,但普遍集中在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仅占少数,博士、博士后人才更是缺乏,几近为零。
四是零散的、一般性的教育培养与造就高层次党政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教育培训仍局限于一般性的轮训、培训上,缺乏刚性的规模培训措施,形不成培训的合力,党政干部的实践锻炼机会少,层次低,面不够宽。此外,大部分党政人才自学意识不强,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掌握不够。
五是在选人用人机制上,“上”的机制较为完备,而“下”的机制还不太健全,缺乏一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干部由“上”到“下”的机制。
三、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控制总量、提高层次、完善结构、增强能力”的要求,努力建设适应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积极研究探索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方法和措施,真正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党政人才引进、管理、考核、培训、奖惩、流动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提升党政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要达到90%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要达到30%-40%,博士、博士后学历要有适当数量。
(一)抓培养,进一步提高党政人才综合素质。一是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在抓好理论教育培训的同时,加大实践能力锻炼。二是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投入,做到重要干部重点培养,优秀干部优先培养,年轻干部经常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三是鼓励在职深造学习。完善带薪学习制度,建立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二)抓选拔,进一步促进党政人才队伍永葆活力。一是建立人才交流机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部交流办法,明确干部交流的范围、时限、方式等,使干部的交流经常化、制度化。二是推行竞争上岗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切实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管理。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制度,全方面提升后备干部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支有活力、有能力、有战斗力的优秀后备干部队伍。
(三)抓引进,进一步拓宽党政人才进入渠道。一是突出重点选才。继续调整和优化党政干部人才队伍结构,加快建立开放型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使更多的高学历、高素质干部充实到党政机关中来。二是主动招贤引才。开通高素质党政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扩大选拔党政人才的视野,进一步打破身份、年龄、地域限制,对专业对口、党政部门急需、德才兼备的人才,给予重点倾斜,重点引进。三是实施柔性招才。通过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来新区兼职、咨询、讲学等多种形式,为解决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拓宽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四)抓机制,进一步激发党政人才工作热情。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实绩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将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党政人才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在任期经考核不胜任现职、不称职、因病不能履职者,通过实行待岗、转岗或辞职、降职、免职等办法,疏通干部“下”的渠道。二是建立务实管用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建立人才奖励基金,通过设置专项奖、津补贴等办法,提高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待遇,适当拉开不同层次人才的收入差距,形成各类人才你追我赶、竞相迸发的局面。
(康巴什新区党工委组织部 人才工作科)